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

塑膠袋氾濫 曼谷開始收費

自備購物袋的熱潮已延燒到了泰國,6月6日起,曼谷大部分的超級市場與百貨公司不再主動提供購物袋,消費者得自掏腰包以1泰銖購買(泰銖與台幣匯率約1:1)。


據報導,付費購物袋的措施是頭一遭在泰國實施,由曼谷市政府發起,與25家主要的零售商與百貨公司合作,包括連鎖量販店特易購、Big C、家樂福與7-Eleven等。

仿效各國 力行減量
曼谷副市長德查拜布表示,曼谷市政府期望這項措施能減少1百萬噸的碳排放量。光在去年,曼谷市處理廢棄塑膠購物袋的費用就達6千5百萬銖,計劃的實施預計將省下這筆龐大開銷。

曼谷的消費者每天製造1.8萬噸塑膠袋。這些塑膠袋由高密度聚乙烯製成,得花上1千年才能完全分解。因此曼谷仿效全球城市塑膠袋減量的方法,藉由稅收改變消費者行為。

世界各地施行此措施的結果大致都成功。以愛爾蘭為例,2002年實施課徵「塑膠稅」(Plas Tax)計劃,短短1年內,塑膠購物袋減量90%。香港將每個月第1個星期二定為「無塑膠袋日」,據所有合作商家統計,總使用量減少了40%。

課包裝稅 二段進程
曼谷「1元購物袋」的構想背後還有另一目的。泰國政府2001年起大力推動「包裝稅法」,希望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。而現階段推出的1元塑膠袋則是著手讓議會批准該草案的進程之一。

在該法案下,包括玻璃、鋁與塑膠都必須納入課稅範圍。購買啤酒的消費者則需再額外支付1泰銖作為稅款,塑膠購物袋則要價0.8銖。不過法案遭到泰國工業聯盟反對,仍在議會中靜待覆議。

但光對污染者索價並不足以對抗塑膠袋的用量,問題在於曼谷各百貨公司與零售商家,是否願開始廣泛使用成本較高昂的「可生物分解環保袋」。

可分解說 專家駁斥
大部分消費者相信,印有可生物分解標章的袋子會完全分解。不過,泰國國家革新署(National Innovation Agency)資深專案經理沃夫岡(Wolfgang Baltus)與先皇技術學院(King Mongkut'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理學院講師李提保(Ittipol Jangchud)兩名生物塑料專家,挑戰了製造商宣稱的「可生物分解」塑膠袋說法。

他們表示,大部分百貨公司的塑膠購物袋其實是由「氧化式可分解塑料」製成,仍以石化塑料為其添加物,不同於植物製成的生物塑料,含氧塑料需耗時2至5年才能分解,在自然界中仍會殘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